郑萍: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发布者:李斌发布时间:2021-11-04浏览次数:1781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人民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是指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当代中国发展有了新特征,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新的时代坐标、依据、要求。“不变”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新时代的主题、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依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以基本国情为基础。因此,新时代既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时代,又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的时代。

新时代之所以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看,就在于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新时代的思想旗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当代中国最亮丽的精神旗帜,是新时代的时代精华和精神标识,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由此而开辟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我们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乃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及其在全球发展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其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传播、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作出了自己独有的卓越贡献。马克思主义的所有重大理论成果和思想突破,无一不是对时代课题予以理性回应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说过,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动,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观点,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人们的意识如此,知识形态与意识形态也是如此。恩格斯明确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开辟,真切验证了上述道理。

理论发展的逻辑,植根于时代发展。但是,理论对时代的回应与指引,则需要高度的理性自觉与巨大的思想创造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在于洞悉21世纪深刻的时代根源、时代依据和时代原因。从全球范围看,它是对“世界怎么了”的回应。为此,它以巨大的思想创造力,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成为源自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的声音和选择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见过的新的时代大变局。

我们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乃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及其最新成就。从中国的历史方位看,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又在伟大飞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既在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创立,又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既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又在这一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段话揭示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原因。

开辟的前提是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先后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等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也才能不断地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开辟的意涵是发展。我们没有理由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们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答案。因此,必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对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极其丰硕的。

以政治经济学为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

尽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这样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也是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题中必有之义。

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一篇大文章。只有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深厚的理论创造,才能将这篇大文章解读好、阐释好。

(作者:郑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